亞錦賽

亞錦賽的問題

中華隊有沒有希望打亞錦賽呢?如果有的話

那接下來要改進那些地方呢?
這幾天籃球圈討論最兇的的一件事

就是中華隊兵敗卡達、輸給伊朗未進八強的消息

從第一場對烏茲別克看下來(甚至從瓊斯盃一路走來)

中華隊的進步的確有目共睹

只是進步得到底夠不夠?進步到什麼程度?那就見仁見智了。

長人障礙中華隊一直以來

好像就存在著長人障礙

這有兩個層面。

第一

現在亞洲各國的選手都越來越高

西亞不講

連大陸、韓國的選手都好像吹氣球一般

又高又壯

反之

雖然中華隊的高度也有提昇

但是相比之下

反倒沒有他國來的迅速。

身材輸人還不打緊

現在的長人多半沒有禁區的腳步、低位單打的能力

也沒有厚實的身材

用重量與噸位換取籃下的空間

失去了領空又沒有領土

鞏固禁區頓時變成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也形成了中華隊本身的長人障礙。

第二

中華隊對外也有長人障礙。

今年中華隊自美國移訓回來、瓊斯盃第一度檢視成果時

看起來敢打、能打了很多

不僅外圍有速度

該投的時候不手軟、該切的時候不猶豫

連曾文鼎為首的禁區都「硬」了起來

在瓊斯盃遇到外隊高大厚實的禁區球員

雖然不致於大獲全勝

但也算是稍稍能夠相互抗衡。

但不知道瓊斯盃有地主之便

還是亞錦賽球隊的強度更高的關係

在對中國、對伊朗的戰役之中

中華隊之前的勇氣與決斷力當場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一個假動作、一次又一次的切傳

完全不敢毅然決然地出手

此為另一種長人障礙。

中國之戰事實上

我認同朱哥與裘爺的說法

中國隊真的要打

贏個40分甚至更多也不是問題。

最後的比數才輸18分

參考性大於實質意義。

但是阿Q一點來想

姚明保留實力、上場不多

我們的曾文鼎不也是嗎?兩隊雖不致於用練兵心態對戰

但是實際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嘗試或驗收不同組合的成果。

中華隊在這場比賽其實打得有守有為

至少氣勢並沒有如實力差距般矮人家一截

這也使得姚明下去後

兩隊打來更加激烈、更加好看(李啟億的那個辣鍋是經典之作)

頓時讓我產生了一種幻想:如果中國隊沒有姚明

中華隊搞不好會贏!

當然

這只是幻想

但是比起兩年前的未戰先敗

中華隊帶給我的感動真的不可言喻。

比賽過後

我也認為中華隊如果能帶著這股氣勢對戰伊朗

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伊朗奇兵?很可惜

結果還是大家不想看到的。

我並不認為伊朗是因為外線出奇兵、「突然」神準獲勝的

事實上

在伊朗三分砲轟的時候

我一直注意的是我們的小後衛被對方長人卡位卡得死死的。

為什麼會這樣?中華隊從頭到尾也只有打中鋒在高位策應擋人的戰術

為什麼我們的射手群就是沒辦法有這麼漂亮的空檔?為什麼我們總是一再切傳才能在外圍發砲?(甚至常在沒有辦法、時間到點的情況勉強出手)在這個疑問產生的同時

我突然懷念起當年的朱自清、現在台銀隊的朱永弘。

伊朗的長人很高沒錯

但是他們的噸位也不是普通的大

常常屁股一卡、高位一站

李學林、陳志忠就被撞得東倒西歪

加上他們的球風本就比較剽悍

身材吃虧、球風斯文的中華隊

勢必在肢體碰撞上討不到任何便宜;高度不能練

可是身材呢?中華隊的長人曾文鼎、吳岱豪、李啟億都是清一色的瘦高身材

講好聽點是有速度、有面框能力

但另一面就代表著他們都缺乏身體對抗性、都沒有背框單打的辦法。

讓我幻想一下

如果中華長人們犧牲掉部分的速度

換得如朱自清、朱永弘粗壯的身材

是否就可以增加擋人的紮實度、籃下的卡位對抗性、甚至低位背框單打不會被人撞飛呢?如果我們的重量訓練做得夠

那麼伊朗的球員是不是就無法有效地擋人擋得這麼好?這一切都只是假設

沒有標準答案

就看每個人的想法與角度從何出發而已。

何去何從?我的結論還是跟大家一樣:中華隊有進步

但是不夠。

我的出發點還是以鼓勵代替責備

以往的集訓都沒有今年來得透明化

也沒有今年來得有成效

中華隊這群年輕球員的確成長了

他們在場上拼戰的精神也展現出不輕易放棄的氣魄

實在不忍再多加責備。

但是往後的路該怎麼走?卻值得好好思考。

請外籍教練或是顧問?我舉雙手贊成

即便沒有立刻的成效

卻也能帶來不同的思維與衝擊

年輕球員別的優點沒有

吸收的能力絕對超乎大家想像

如果只是去美國打打夏季聯盟的球賽

到韓國、大陸移地訓練就能看到些微的進步

找個洋和尚來成效絕對更加可期

只要執行面、參與程度都夠深入

中華隊的進步空間一定超乎想像。

另外

如同之前所說

重量訓練很重要

國內球員普遍都過於單薄

放在國際戰場上更是明顯

在現代強力籃球的訴求之下

這一環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層面了;如果後衛的身材對抗性都像張智峰、長人都像朱永弘

中華隊的實力就更加深厚了。

最後

還是老問題:大環境。

多給馬兒吃草、馬兒也會越來越好

球員如果可以放心打球、無後顧之憂

才有時間去深思自身的缺點、加強原本的不足。

現下SBL要如何經營?球員是否可以不必UBA、SBL兩頭燒?球團的管理訓練是否正常有條理?練習份量是否足夠?要擔心的問題、要建立的體制還很多

希望籃協能夠好好思考

不要再拖下去了

一個健全的籃球運動環境

所帶來的利益絕對不是片面的

而是對球員、球迷、球團與協會都有正面幫助的「四贏」局面

萬丈高樓平地起

只要肯做

「Never Too Late!

」當一切條件水到渠成時

失敗?又有什麼關係

再爬起來就是了!

參考資料 圓球

文章標籤

adfhdfgrrw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