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

社會安全制度的內容?

請問一下

「社會安全制度」有哪些內容?
完整的新世紀社會安全制度整合退休金、長期照護、醫療保健及其他於一體 1. 導論    如何提供資金來支付社會安全計畫一直是社會安全文獻裡許多研究的主題。

大部分的辯論都集中在(1)以下兩種資金支付方式之相對優點與缺點:(a) 退休時一次付清 (b) 退休前每年完全提撥預付(2)以下三種制度

哪一種比較可採行:(a) 公共退休制度 (b) 企業退休制度 (c) 個別儲蓄制度。

在主張某種資金支付方式比他種方式好時

許多人的論點都基於過去的經驗及對人口改變的預測。

但是沒有一個制度會存在於真空中

而且這些論點對於影響未來社會安全制度的可採行性及可持久性至深且巨的國際、社會、政治、文化及經濟趨勢都沒有給予足夠的注意力。

    本論文的第2節將檢閱全球主要改變與遷移。

第3節將詳細介紹完整的社會安全制度。

第4節將討論此完整的社會安全制度之主要特徵。

第5節將應用這完整的社會安全制度來解決現存社會安全制度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並回答有關整合退休金、長期照護、醫療保健及其他於一體的種種問題。

最後

我將在第6節下結論。

2. 全球主要改變與遷移2.1 改變中的人口結構    人口結構的改變主要決定於生育率、死亡率及國際間移民

而這些又明顯的受到人類壽命延長的影響。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

整個世界的毛再生育率GRR(Gross Reproductive Rate)在1950到1955年間是2.44人

在1985-1990年間

是1.67人

而在2020-2025年間則預測將減至1.15人。

在此期間

生育率預測在低度開發地區將下降60%

比在較開發地區只下降33%

要快多了。

死亡率也同樣下降。

在已開發國家

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從1950年的66歲增加到1990年的73.7歲

而在低度開發地區則由1950年的40.7歲增加到60.7歲。

    生育率及死亡率之下降影響到老年人口在全部人口中所佔的比率。

在1950年

全世界人口中有5.1%是65(含)歲以上。

這比率到2025年時可望增加到9.7%。

雖然目前在較開發地區顯示出較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

但預測顯示較低度開發國家將有較高的老化速度。

在1950及1980年間

在較開發地區其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率增加53%

並可望在2025年前再增加53%。

但在較低度開發地區

在1950及1980年間

其老年人口的比率只增加18%

而在1980及2025年間

預測將大幅增加78%。

在二十一世紀

全世界人口大部分將住在較低度開發國家。

人口之迅速老化也提高了老年依賴比率;這是老年人口數對工作人口數之比率。

這老年依賴比率在世界各主要地區之預測都是往上增加。

在1990-2025年間

預測亞洲將增加最多到77.1%而非洲最少到16.1%。

    在這同時

除了非洲之外

預測顯示世界所有主要地區工作人口比率將降低。

還有

在正常退休年齡以上及以下之男性勞動力參與率在過去十年大幅下降。

這不僅說明了將會有很大的老年人口

而且將會有較小的工作人口來扶養他們。

    以上這些人口結構的改變將嚴重影響到各經濟體所能提供資金來支付社會福利方面的支出。

在許多工業化國家

社會安全與醫療保健上的支出顯示大幅上漲的趨勢。

在1992-93年間

支出成長比率從美國的11%到荷蘭的27.9%。

以每年經濟成長率平均只有3%來計算

這些經濟體將很難利用稅收及工作人口提供之資金來繼續維繫社會福利計畫。

    在最近幾十年

尤其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

女性勞動力參與率明顯的增加。

但是

因為男女平均收入之差距及女性集中在半職(part-time)就業

女性之就業所得遠比男性的低。

所以

雖然女性進入勞工市場的人數超過從勞工市場退下來的男性

這增加的勞動力

從繳稅以支付社會福利之稅基來看

無法在一對一的基礎上彌補男性在勞動市場參與率之遞減。

易言之

提供社會福利支出之稅基是在萎縮。

 2.2 改變中的家庭結構    在最近幾十年

全世界的家庭結構有了相當大的改變

而且很有可能會有進一步的改變。

離婚及單身人口的比率增加許多

而離婚前之平均結婚年數也減少很多。

單親家庭之比率也明顯的增高。

未來將有更多的夫妻不生小孩或只生很少幾個。

另一新的『族群』即不結婚但住在一起的男女也已出現。

同性婚姻也已漸漸被接受

且在某些國家的法律下被承認。

兩個收入的家庭已是常態而非例外。

在所有家庭中

有一父親或一母親離開家庭的比率也大大增高。

 2.3 改變中的退休型態    在最近幾十年

全世界退休型態也起了重大改變

而且可以預期更進一步的改變。

提早退休人口的比率不斷增高

尤其在已工業化的國家。

相當多數的人只做半工或在完全離開職場前時而工作時而休息。

還有人在特別安排的基礎上分擔同一份工作。

其他形式的逐步退休不是已出現就是可以預期到的。

2.4 資訊革命與地球電子村    1957年蘇聯發射人造衛星Sputnik開啟了全球衛星通訊的時代

並催生了資訊革命。

結果

資訊以不等速度漫無止境漂浮的現象完全崩潰消失。

現在因為人們可以同時在許多國家分享資訊

所謂『國家經濟』已經被包含在『全球經濟』裏

或者用大前研一的話

現在已是『沒有國界的世界』。

2.5 從政治版圖到商業版圖    全球性公司(global corporation)是全球化趨勢的最佳例證。

這已不再是殖民地方式的跨國公司

保有其總部與子公司從屬關係之心態

而是一個擁有許多『瘦身的、外包的與大體上沒有母國但跨越國界的公司聯盟』的網狀組織。

在過去十年

世界上的三萬七千家跨國公司—從1960年末期的七千家---總銷售額都超過所有貿易出口總額:1992年為例

達五兆八千億美元。

在美國

以美元在國外銷售的貨品中有80%不是輸出的

而是經由跨國公司用以下方式出售的:(a)分支機構(b) 公司內部交易 (c) 以執照或專賣權協定。

這些貨物流通並與國外資本投資結合產生所謂國際生產系統。

自從1983年以來

國外直接投資比世界貿易成長快五倍

比世界生產毛額成長快十倍。

舉例而言

三菱汽車的生產線

從泰國延伸到馬來西亞及日本。

共用生產線將是國際經濟整合的盛行方式。

    商界領袖將是未來的政治家。

相反的

政治領袖將『經營』他們的政府就像經營一家公司一樣;為企業推銷該國的競爭優勢。

將來

商業領袖與政治人物間之國際聯盟將大大增強。

    跨國公司的勢力已經大到許多政府已將他們管轄下的一些任務交給這些公司。

舉例言之

美國國會已要求跨國公司承擔一些外援的責任。

表一顯示私人國外投資比政府外援成長快速多了。

跨國公司也已開始發展他們自己的人權規範

並對那些從美國的觀點其人權記錄不令人滿意的國家施壓。

許多西方政府對跟他們有經濟及貿易關係的發展中國家強行使用其標準

但常常無效

且反而在過程中只製造出敵意與怨恨。

    跨國公司已開始取代政府扮演起這角色。

他們採行『政治上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的形象及嚴格的商業倫理規範。

例如

美國牛仔褲公司Levi Strauss 如發現他們的供應商雇用童工

就解除他們的合約。

化學公司在監視他們的產業上更加警戒

而電腦公司更主張較嚴格的環保標準。

許多公司都在像國際商會之『持續發展企業憲章』(Business Charte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之國際合約上簽署。

不論對或錯

跨國公司強加這些標準於他們的地主國。

事實上

跨國公司已變成並將繼續成為國際間整合的主要經紀人。

他們不斷增加的勢力意味著商業的考量將超越政治。

而且商業問題將跨越所有國界並幫助建立全球商業王國。

表一 國外投資於發展中國家外援 1990199319901993美國$ 423.2548.711.49.7日本310.8422.69.111.3德國143.1178.76.37.0法國67.9140.67.27.9英國77.2243.22.62.9所有數字皆以10億美元為單位來源:美國新聞週刊

1995年6月26日

第31頁2.6 從固定到彈性及互應的制度    傳統跨國公司之長處在於他們龐大無比及他們能善用經濟規模的能力。

成本最重要而勞工之變動成本則是決定因素。

現在像『剛好準時』(just-in-time)之生產作業強調互應及彈性;這兩個因素已使得龐大規模的重要性減低。

    由於自動化的普遍使用

現今的全球性公司正漸漸走向固定成本的營運環境。

競爭力與市場佔有率是經由創新、知識及消費者對品牌認知上建立起來並維持著。

這三個要素----創新、知識及推展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都需要很高的固定成本。

在變動成本的舊時代

公司專注於減少原料、工資及工作時間的成本上。

現今

公司則集中注意力於極大化對固定成本的邊際貢獻

亦即極大化銷售量。

這也說明了龐大市場的重要性及全球化的動機。

    在現今消費者品味善變的世界

公司必須善於適應:不但變得越來越彈性而且善於因應改變。

龐大且充斥冗員的公司再加上許多官僚層級是當今企業經營之禁忌。

長遠的階級制度不但阻擾資訊的流通

減緩做決定的過程

而且減低公司對市場應變的能力。

這應變能力在零售界特別醒目。

在過去

商店營業時間完全照公司上班時間

所以星期天幾乎總是關閉。

現今商店

包括美容院及醫療診所

都開到夜晚且有時二十四小時營業。

甚至於英國商店

不論保守與週日交易法之規定

也反應消費者之需求

不但開到夜晚而且在週日也開門營業。

    公司也試著適應員工的需要。

例如

共同承擔一份工作以配合工作雙親之需求

已在許多組織紮根。

這種思維上之變遷已滲透到像學校那樣的組織

使得有些學校要調整他們的時間與課程

俾讓學生早到些或留晚點

以配合學生父母的工作時間。

    工資給付也開始從固定資薪制度轉變到以生產力為基礎的彈性制度

這樣可以對改變中的經濟環境作快速的反應。

員工福利制度也慢慢從固定福利制度進展到一個承認並接受個人偏好的彈性制度。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自助餐式福利制度』之逐漸盛行。

雖然這些開始時都需要較大的資本支出且在監視上比較費神

公司為了極大化生產力與員工福利價值也已開始裁剪制度以迎合員工需求。

2.7 從短期到長期    漸漸從長期著眼也伴隨著對彈性之著重而來。

例如

對環境和不能重複使用資源之辯論一直專注在短期動作的長遠影響。

很不幸的

許多公司及國家是以短期視野在經營---這個月

這季

這半年---而問題因每年四或五次選舉的政治程序更加惡化

況且在這些選舉

權宜手段乃是最高指導原則。

    長遠的策略願景與計畫已經開始取代短期目標。

經理與執行長官必須放棄他們對短期量化成績及利潤之偏好

轉而專注在能刺激創新、強化公司與幫助國家創造財富之投資與行為上。

2.8 貿易區之形成及標準一致化    雖然過去十年在減低貿易與資本流通的障礙上有很大的進步

要達到世界貿易自由化的希望

至多只能謹慎期待。

1992年歐洲共同市場之降臨

事實上引發了憂慮

因為擔心歐洲市場將會慢慢被關閉。

北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形成以及亞太經濟合作論壇之種種活動

都被認為是對抗這不利發展的反應

也至少代表著北美及亞太要在他們的區域內維持並倡導自由貿易的努力。

許多觀察家同意

在二十一世紀我們將看到世界經濟是由三個主要經濟區域構成:歐洲、美洲及亞洲(不論如何定義)並帶來更大的各區域內部裏的貿易

投資及勞工流動。

    在各貿易區內

標準一致化通常是發生在成立一共同經濟區以後。

歐洲聯盟一直在試著設計一套共同標準

涵蓋從勞工法、最低工資到香腸內要有多少牛肉等等所有東西。

制訂共同標準、程序及制度可以減低不確定性並極小化交易成本

尤其對在許多不同國家經營事業的全球性公司有利。

2.9 增進中之勞工流動性    目前各經濟區域內勞工流動的程度差異很大。

北美洲

至少美國與加拿大間

不但強烈地鼓勵勞工流動而且廣泛地實行許多年了。

雖然遠不如北美洲

歐洲也開始瞭解人們不但要跟工作一起移動

更要搬到有工作的地方

而不是反過來把工作搬到人們住的地方。

在亞洲

因為相當大的國外投資

香港和台灣的居民已經很能接受勞工流動的必要。

日本雖然是亞洲比較關閉的社會

這勞工流動的趨勢也開始在日本出現。

新加坡一直活躍地在推展區域化運動

也鼓勵它的公民到國外工作。

國際間勞工流動的增進加上擁有一套共同標準的好處

將一齊決定什麼樣的社會安全制度

不但可行而且也可被接受。

2.10 一個新的全球性生活方式的展現    就像國家經濟將漸漸融入巨大的世界經濟裏

跨國公司的成長意味著來自不同文化與氣候的人們將吃著同樣的食物

穿同樣的衣服

分享同樣的音樂、雜誌及電視節目。

衛星技術、國際旅遊與資訊之傳播將孕育出一種新的國際文化來。

    跟著生活方式之全球化

社會將同時變得更保守也更自由磊落。

一方面商業行為從嚴格遵守倫理規範到法律規章等各個方面都將有較高的標準。

另一方面

過去視為禁忌的話題或爭議性大的問題

像性、吸毒成性、安樂死、複製人、同性結婚及精神病等

現在已可以很公開的討論。

另類生活方式終將進展開來。

將來單身的、同居的及不生孩子的夫妻之比率將大大升高。

2.11 從依靠機構幫助到自助    在工業化國家

尤其在世界經濟大蕭條之後

許多人嚴重依靠大型機構提供生存最基本的需要

像食物、住所及工作。

但是過去二十年來

人們已漸漸摒棄依靠他人的舊習慣而養成自我照護的新習慣。

許多人已為自己的健康負其責任來

像開始運動、減少消耗不健康的食物及減少吸煙。

健康的觀念也已重新定義:從以前只求不生病

到現在追求一種身心都非常健康且充滿幸福的積極境界。

在另一層級上

自助將表現在經由自我就業及建立小型企業而漸漸獨立於大公司之外。

2.12 從自滿到責任    跟著自我依靠

將發展出對責任的強烈認知。

一般人將要求每個人及每一企業都要對他們的行為負責

而這責任將超越刑事及保險範疇。

例如

未結婚的母親所生的孩子

他們的祖父母可能有所責任要贍養他們。

還有雇主、醫生、股票經紀人、政治人物及所有那些佔有肩負責任與義務位置的人

不但對他們自己的行為要負責而且對他們屬下的行為也要負責。

2.13 全球主要改變與遷移:總結1.        人口將老化。

2.        科技與資訊的傳播將產生一個越來越需要互相倚靠的世界。

未來的科技其效能將高到大致上我們都將視之為當然。

例子已經有了

像漸漸通用的『聰明卡』(smart card)已從科技複雜性轉移到科技透明性。

3.        比起經濟來

政治將被放在後座。

全球性公司將成為國際經濟整合的觸媒及發展中國家社會及政治改革的催化劑。

這些公司將承擔並扮演許多政府及國際組織的某些角色。

決定權將逐漸分散到地方。

4.        消費者主權至上。

因為消費者品味因文化而異且隨時間而改變

公司將設法調適他們的營運與管理方式以極力迎合消費者品味。

人才與知識、腦力(brain-power)與創新

將是二十一世紀的主要推動力

而能否打入市場將是決定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許多國家已採取行動

最明顯的是經由貿易區的形成

去刻劃出他們勢力所能影響到的市場。

5.        那些具有創新動力及收集並充分利用資訊的員工

將要求一套較好的包括薪資、員工福利及退休金在內的報酬。

但是

因為國際間勞工流動的增進

傳統的「離職時一次付清」的社會安全制度

將越來越不適合時代需求。

6.        資訊、多國生產、貿易及國外投資將孕育出新的全球性生活方式。

現代文化與社會對某種行為與生活方式之阻礙將崩潰。

7.        每個人會漸漸習慣於照顧自己

並對自己的行為及生命負責。

3. 完整的社會安全制度    這是一個為社會安全而立法成立的強迫性儲蓄制度。

雇主與員工必須分別繳交員工每個月薪水的一部份到他們的社會安全制度下開設的帳戶。

此制度設有法定董事會專責行政作業。

每一帳戶賺取利息並提供員工在退休、失能或使用長期照護設施時可依賴的一筆基金。

3.1 會員資格    完整的社會安全制度下的會員是一個國家的員工及自我就業的人。

雖然絕大部分的會員不是該國國民就是擁有該國永久居留權的人

在該國工作的外國人也一樣有資格加入成為會員。

活動會員指的是那些還在工作中

而退休人員雖然已開始使用他們帳戶裏的錢

也還可以擁有他們的會員資格。

3.2 提撥率    雇主與員工的提撥率將依國家經濟狀況而改變。

當經濟情況不好時

雇主與員工的提撥率都可以降低;降低的程度是經濟情況的函數。

同樣的

假定經濟情況良好

雇主與員工的提撥率都可能提高。

提高的程度端視國家經濟良好的程度。

也有可能在經濟衰退時

只急遽降低雇主的提撥率以幫助雇主降低營運成本。

同樣的

也可設立附加退休制度以鼓勵員工自動提撥

這時提撥率將因員工是公民、永久居民或外國人而異。

提撥率也可依年齡而異。

例如

55(含)歲以下

雇主與員工的提撥總和等於薪水的30%

55歲以上但不超過60歲

20%

60歲以上但不超過65歲

15%

65歲以上則全部10%。

3.3 個人會員帳戶    每一會員帳戶還可以進一步分為四個帳戶

即普通、長期照護、醫療保健及緊急帳戶。

雇主與員工的提撥總額全部分配到這四個帳戶。

例如:12%存入普通帳戶

8%到長期照護帳戶

6%到醫療保健帳戶

4%到緊急帳戶。

各帳戶之分配比率可依時間及會員年齡而改變。

    存在普通帳戶的錢可以用來購買房子、支付教育費用、購買核准的保險及投資計畫及轉到父母帳戶以補充其不足。

長期照護帳戶只能用來支付長期照護設施。

另一方面

醫療保健帳戶只能用來支付醫院帳單及某些門診醫療費用像洗腎、化學療法、放射療法、人工懷孕、打B型肝炎預防針及不需住院的手術。

最後

緊急帳戶是為老年及特別緊急事故而準備的。

3.4 投資回饋利率    投資回饋給各會員帳戶的利率可依據以下兩個利率的平均值計算:(1)國內主要銀行一年期儲蓄存款之利率(2)國內主要銀行每月月底儲蓄帳戶利率。

但最低不能低於

例如

2.5%。

因為各帳戶賺得的利率是免繳所得稅的

所以有效利率事實上是超過名目利率

超過的程度要看個別會員的所得稅稅率而定。

3.5 行政系統    法定董事會將建置一套完善的行政作業系統

以便雇主每月能正確且迅速的替雇主及員工支付提撥款項。

每個月董事會將傳送一份電腦支付表格給每一位雇主

讓他將該月的提撥款連同填好的表格送回董事會。

假如雇主對某一員工沒有提撥該月款項

雇主必須詳述理由。

同樣的

雇主必須為每一位新員工向董事會報到註冊

這樣雇主才能替這新員工繳交每月提撥款。

行政作業系統電腦很容易就能查到哪一雇主沒有正確且迅速的繳交每月提撥款

並把他們找出來讓董事會採取行動。

還有

每一會員將定期(例如每季或每半年)收到帳戶進展報表

明白顯示帳戶進展的詳細情形。

3.6 完整的社會安全制度下之各種給付    雖然各個會員帳戶是個別會員所擁有

但只有用到核准的目的才能從各帳戶提領款項出來。

這些目的跟設立這完整的社會安全制度的目標是一致的

這些目的可包括:(1)    幫助會員買成並擁有房屋(2)    幫助會員保護他們的家及家庭(3)    支付教育費用(4)    支付長期照護設施(5)    支付醫院、手術與醫療費用(6)    為退休儲備基金(7)    經由核准的投資管道來提升儲蓄的效果3.7 醫療帳戶    這帳戶之設立乃是一種強迫性全國儲蓄制度

它幫助個人把他們收入的一部份存起來

用以支付他們個人或家人之住院、手術及一些門診治療費用。

在此制度下

每一員工提撥他月薪的一部份(依年齡而異)到他的個人醫療帳戶。

每月提撥款額及全部提撥總額都有其上限

目的在避免此帳戶過度累積。

到了某種年紀像60歲

帳戶持有人可以從這帳戶提領款項出來

只要帳戶尚留有至少等於以下二個數字之較小者:(1)某一政府特定的最小數目(2)實際醫療帳戶餘額。

一旦帳戶持有人去世

帳戶所有餘額將付給其繼承人。

    醫療帳戶可以用來支付帳戶持有人、他的父母及子女的醫院、手術及某些門診費用。

家庭成員有可以合併他們的帳戶一齊來付昂貴的帳單。

帳戶持有人也可以用他的帳戶去付遠親的醫療費用

只要病人的家人都已用光他們的帳戶。

醫療帳戶也可以用來支付某些門診治療像洗腎、化學療法、放射療法、人工懷孕程序、B型肝炎預防症、AZT治療及不需住院的手術等。

3.8 巨災保險制度    因為醫療帳戶無法充分提供重病或痼疾的醫療費用

巨災保險制度就是用來填補這空缺

因為它是一個成本很低的重大疾病保險機制。

所有在70歲以下的醫療帳戶持有人將自動投保在巨災保險制度下

除非他們特別勾選不要參加。

他們可以從他們的醫療帳戶支付保費

也可以用他們的帳戶為他們選擇加入巨災保險的眷屬支付保費。

    巨災保險的保費可以維持在低水平

這樣大家才付得起

並可鼓勵投保。

要達到此目的

可將醫療給付定在公立醫院普通病房的平均收費水準上。

當然不同年齡及性別將付不同的保費。

    巨災保險可用來支付醫院、手術費用及某些昂貴的門診治療像洗腎、化療及放射療法。

此保險也可以依病房種類提供高自負額。

自負額也可以定在某一水平

如此在一年中所有住院只有某一比率才可以得到理賠

而在此情況下

巨災保險將賠償超過自負額部分的80%。

此保險也可有每年及終身可索賠的最高上限。

但是

對某些治療像洗腎、化療及放射療法則不可以有自負額3.9 醫療基金    雖然有了醫療帳戶及巨災保險制度

總是還會有人無法支付他們的醫院帳單。

醫療基金是由政府利用捐贈款設立來滿足這些人的需要。

只有來自醫療基金的收入才能夠動用。

在公立醫院的病人

當他們用盡醫療帳戶與巨災保險還無法支付他們的醫院帳單時

可向醫療基金委員會申請補助。

這些委員會委員因為他們一直投入於社區或社會工作

對於低收入人口的需要相當熟悉。

實際補助數額要看個別情況而定。

3.10 教育給付制度    這制度是要讓會員用到他們帳戶超過最低總額(請見下面3.11)部分的某個百分比

作為學習貸款來資助他們自己或他們子女的教育。

這制度將涵括各種高等教育機構之全職學位及文憑課程。

這教育貸款到時必須連同利息以現金償還給社會安全制度。

償還時間可以在畢業後一年一次付清或每月分期付款

最多

例如

十年付清。

3.11 餘額提領辦法    完整的社會安全制度會員一旦到達正常退休年齡或永久殘廢

就可從他們的帳戶領出所有餘額

只要他們能拿出一最低總額並將之存入他們的退休帳戶。

這最低總額制度是要保證在會員退休後總是有一最低總額可用

不論他們在社會安全制度下的儲蓄帳戶是如何用到各種核准的目的上。

注意:最低總額將依時間而改變

而且可想見這最低總額在未來將逐年增加。

    法定董事會將准許會員補足他們自己或他們父母的退休帳戶

不管是用現金或直接從他們的帳戶轉帳。

這跟其他制度像醫療帳戶、巨災保險與教育給付是一致的;在這些制度下

會員可以用他們的帳戶去扶助他們的家庭。

從這點來看

完整的社會安全儲蓄制度在強化家庭關係上將扮演一重要角色。

參考資料 http://taup.yam.org.tw/announce/0201/?i??F.htm

adfhdfgrrw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